如果时光倒回到我的职业生涯初期,我绝对会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嗤之以鼻。当年的我,认为“硬本事”才是致胜一切的法宝。正因为此,我觉得几乎对于每个身居高位的人,都没什么本事。比如我会觉得上级英文不好打字速度也慢,更高级别的人甚至连英文都不懂,更不用说使用电脑了。当然,他们干其他各种事的能力也不行。在我眼中,那些人似乎就只会做两件事:一是与人握手,二是在各种场合发言——他们常常把这两者合在一个场景中完成,就是开会。
但他们却享受着更好的待遇,做很多在我看来愚蠢的决定,左右着我们这些底层员工的命运。而几乎所有真正的“活”,都是我们这些底层员工干的,功劳呢,却都计在他们头上。
所有这些,都让我更加相信“硬本事”的力量,而且深信社会终有一天会作出改变,不会让那些“不干活只讲话”的人长久地呆在社会和组织的高阶之上。
简而言之,我是在用“硬本事”极度鄙视那些在职场中处于高位的人的状态中,完成自己第一段现在看来无知的职业生涯的。
很显然,我的那种状态,一定是深受当年“学会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观念影响的结果。
直到我被现实打脸。
打脸的具体情形,我就不多说了。在这里只讲讲打脸的结果,就是它让我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实:职场中被提拔到更高位置的人,并不是那些只有很强“硬本事”的人,而是那些除了“硬本事”之外,进出上级办公室最多、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并将各种利益相关者管理得到位的人。
慢慢地,我还认识到,自己的上级哪怕在“硬本事”上都比我差,但有一点是一定比我强的,那就是他赢得更高一级管理者甚至是整个公司认可和信任的能力。这个如此简单的道理,却让我在身经无数职场困境后才真正明白。其实想想它是多么的简单啊:要是那些级别更高的管理者或者整个公司更加认可和信任我的话,上级的那个位置自然就会是我的了!
原来,赢得认可和信任,是不只取决于把各种具体的工作完成好的“硬本事”的。这是我跌入职场首个低谷之后,才开始慢慢思考的问题。
后来,我自己做了管理者,马上就遇到了很多自己原来难以理解的有意思的事。就拿其中的一种情况来说吧:有时候工作中有一件具体的事,本来应该是员工要做的,但我作为管理者正好有针对那件事的“硬本事”,而且恰好还喜欢运用它,就很自然地去代员工把事给做了。结果呢,员工并不认可我这种做法,因为他觉得自己体现价值的机会被剥夺了。
这一度让我十分苦恼。后来我才发现,很多时候,工作中类似这样的小事,常常就能让一个新任管理者陷入困境。原因很简单,在他们是员工的时候,工作中处理的大多是具体的任务,所使用的当然也是各种“硬本事”。但在成为管理者之后,他们如果还过于注重按原来的习惯,喜欢用“硬本事”把各项具体工作干完,就会出现我前面说的那种“剥夺员工体现价值的机会”的情形。
一个新任经理“迷恋”处理具体事务的另一个原因,常常也是因为软实力的缺乏。比如他们还不会(有时甚至也不喜欢)高效地主持开会、激励员工、推动跨部门协作、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情境,以及有效管理比原来上级更加挑剔的上级,等等。
对软实力的需求,就是这样简单地随着一个人在职场阶梯中的上升,而不断增加的。
一般地,一个人的位置越高,他需要用到软实力的地方也就越多,强度也越大。比如,一个公司的一把手,无论所管理的公司大小,总要拥有自我赋能和激励员工的能力(自驱力);无论多么艰难,总要保持目标感并全力以赴地追逐它们(果敢力);不论情境如何复杂,总要慎思明辨,以高质量的思考作出高品质的决策(思辩力)。
如果我们去考察一下那些在职场中从基层走到顶部的人的成长旅程,就会发现,他们在职场上不断上升的过程,就是一个越来越“务虚”或者说能力不断“软”化的过程。他的硬实力不是消失了,而是需要“收藏”起来;与此同时,那些用于管理自己和影响他人的软实力,却变得越来越重要,最终甚至会成为他们成败的决定因素。
写到这里,让我想起罗胖在一年的跨年演讲中,也谈论到软实力的话题。他当时是以职场中的“35岁现象”为例来说明软实力的重要性的。所谓职场中的“35岁现象”,就是有很多人在35岁时,就会遇到职业瓶颈。罗胖在演讲中说,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是软实力。他说,一个人如果到了35岁,还只会低头用“硬本事”做事,不会成为人与人的联接,就会很麻烦。而那些成功避免“35岁现象”的人,在到达35岁之前,就已经通过强化自己的软实力,让自己成了一个既有独立功能又能与人建立联接的“插件”了。
是的,只要我们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那些身居高位的人,从来都不再把精力用于掌握一件“硬”的技能,他们需要做的,更多是观察人、理解人、凝聚人、影响人,是让人们接受他们对于事物规律的洞察和对宏观趋势的把握,愿意在他们的带领下,把他们基于想象力和判断力形成的战略,变成现实。
正因为此,我才会说,软实力,是职业高度之力。
软实力的强度,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高度。
阿德勒说,人的一切烦恼皆因人际关系。软实力是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唯一选择。所有那些乐观、豁达、心胸宽广的幸福之人,都是能够以合理视角看待人际关系,并有效处理人际困境的高手。
把事情做好的硬实力,能让我们收获独立和自信;而促进我们与他人建立相互依赖的良好关系的软实力,才能让我们更幸福。
软实力也是个人幸福之力。
原文链接:蒋讲软实力:为什么说软实力是职业高度之力。本文有部分改动。